文章阐述了关于用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以及用国际贸易理论解释经济现象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简略信息一览:
简述国际贸易的几种主要理论
1、重商主义: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
2、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主要有绝对优势理论,重商主义,幼稚产业保护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重商主义:指的是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
3、古典派: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4、国际经济合作贸易理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相对比较优势所在的商品,并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以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贸易的互利效益。
5、国际贸易纯理论主要是描述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从事贸易的利益及贸易利益的分配。其主要理论包括: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因为它们拥有不同的生产成本优势。
6、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
里昂剔夫的发现彻底推翻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实证基础。正是因为这些原因,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新国际贸易理论,超越了诸如H-O-S model之类的强调禀赋的传统国际贸易模型。其中比较著名的理论有:《高级宏观经济理论》作者诺贝尔奖获得者Romer提出知识资本理论,卢卡斯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和比较优势相对应的是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的概念不难理解,比如在轮胎制造领域我比你强,我在制造技术方面就处于绝对优势。但在国际贸易中,并不能据此决定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本课程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主要包括考察国际贸易发展状况的主要概念;国际贸易的地位、作用;国际贸易学说;关税理论;非关税措施;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资本移动;世界贸易组织几个方面的理论和知识。
简述国际经济学中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有哪些
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产品差别,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偏好差别产业间贸易;在产业间贸易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即要么进口,要么出口。
含义:业内贸易理论中所指的产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二是产品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符合上述条件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类: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也称作相同产品或差异产品。(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① 两国边境大宗产品的交叉型产业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A.汉密尔顿(Hlexander Hemilton 1757-1804)提出的,一种对某些产业***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措施的理论,是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理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T=1-|X-M|/(X+M)式中:X和M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并且对X-M取绝对值。T的取值范围为0到1。
H-O理论是一种***用生产要素密集方法来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H—O理论***用生产要素密集的方法来解释国际贸易,其中涉及到两个基本概念,即要素密集和要素禀赋。某些商品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表现为劳动密集型的,而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则表现为资本密集型的,这种情况称之为要素密集逆转。
关于用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以及用国际贸易理论解释经济现象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