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略信息一览:
【计量分析系列】贸易引力模型及其Stata实现
1、欢迎来到计量分析的魅力世界,深入探讨贸易引力模型的奥秘及其在Stata中的实际应用。这一理论,由Isard和Linder等杰出学者奠基,犹如经济版的引力法则,揭示了国际贸易流量背后的神秘力量。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理论是如何揭示国家间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以及如何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
2、经济学中的引力模型,源自物理学家牛顿的引力定律,经过Isard和Poyhonen两位经济学家的创新,已成为国际贸易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个简洁的公式F = G(M1 * M2) / D,其中F代表贸易流量,M1和M2分别是经济体的规模,D则是地理距离,揭示了贸易流量与经济规模之间深刻的联系。
3、国际贸易引力模型公式如下:贸易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 of Trade)是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与经济学家为了解释与预期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经济、社会及政治性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方式,利用经典力学中牛顿万有引力公式建立的一种理论假说。
4、盛清(2007)在传统贸易引力方程的计量模型中引入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作为虚拟变量,研究CEPA对中国中部六省与香港地区贸易的促进作用,结论发现作用并不明显,继而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发挥CEPA机制,促进中部地区与香港地区贸易量的相关建议。许多学者从行业层面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因素。
5、面板数据贸易引力模型数据在stata中。导入数据在Excel整理好再贴到stata就行。数据格式问题,用encode或decode解决。
6、这些模型着重于估算贸易成本、政策效应,尽管存在OLS估计的偏差,但PPML方法的引入显著改善了这一问题。静态与动态分析、学习效应等扩展性议题也在不断探索中。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背景
1、《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ternationalRules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Terms)是国际商会为统一各种贸易术语的不同解释于1936年制订的,命名为《1936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1936》)。
2、《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 缩写INCOTERMS)是国际商会为统一各种贸易术语的不同解释于1936年制定的,随后,为适应国际贸易实践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先后于1953年、1967年、1***6年、1980年和1990年进行过多次修订和补充。
3、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ternational Trade Terms Explanation General Rules)是一套用于解释国际贸易术语的规则和标准。这些术语也被称为贸易条件或价格术语,用于描述货物在国际贸易中的交付、风险和成本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4、《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其主要目的是为国际贸易中广泛应用的术语设定一套全球统一的解释标准,以减少因各国解释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争议,提高交易效率并节省成本。在国际商务中,由于合同双方可能对各自国家的贸易习惯不甚了解,这常常导致误解和纷争,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法律诉讼和时间浪费。
5、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文又称之为“2020通则”,下同),是国际商会(ICC)根据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对《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修订版本,于2019年9月10日公布,2020年1月1日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相关介绍:国际贸易术语(Trade 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价格术语。
关于国际贸易第二版和国际贸易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国际贸易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国际贸易第二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