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阐述了关于中国国际贸易历史,以及中国国际贸易历史简介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简略信息一览:
中国的贸易发展史!
以下是1949年之后的中国的贸易发展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交流,但受到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经济体制等因素制约,对外贸易发展相对缓慢。 1***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中国的贸易发展史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清朝以前,中国各代 *** 积极鼓励对外贸易,官方、民间贸易往来频繁。1) 史实构建:A.汉代的“丝绸之路”和“水上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后,西汉与西域、西亚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
自630~894年,日本遣唐使来华达13次以上,往返均携带大批商货。宋元时期,海外贸易更加繁荣。据南宋宝庆元年(1225)赵汝适《诸番志》记载,宋代与50~6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据元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元代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海上贸易关系。这些国家和地区涉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阔海域。
唐代,於公元714年我国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以后中国茶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输往西亚和中东地区,东方输往朝鲜、日本。明代(1368-1644)是中国古典茶叶向近代多种茶类发展的开始时期,为清初以来大规模地开展茶叶国际贸易提供了商品基础。郑和七次组率船队,出使南亚、西亚和东非三十余国。
在欧洲人继续摸索瓷器成分的时期,他们还是继续依赖从中国进口瓷器。连接中国和地中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将各种货物从东方带到了西方。但是,由于东印度贸易公司的介入,加快了东西方之间海上贸易的速度。在欧洲的航海民族中,尤其兴盛的有葡萄牙、荷兰及英格兰,他们很快制造出了能远航到南亚的船只。
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这是我国近年才提出的战略,服务贸易也是近年来才大规模开展,而美国及欧洲各国早在二战后就着手发展了。但需看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很快。一组数字可以说明,中国的跨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到2005年增长了35倍。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重心、贸易制度、商品结构、贸易规模、贸易商人、航海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变化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丝绸、瓷器、茶叶、手工艺品。如果说最主要的两种应该是瓷器和丝绸,中国的英文命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而丝绸从汉开始就已经成为主要的贸易商品,典型是“丝绸之路”的命名。
唐宋对外贸易的特点:1,以海路为主。2,贸易中心主要在南方。3,外商来华贸易空前增多。4,创建了一套外贸管理制度,如市舶司等。原因:1,南方地区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2,海运贸易的发展和南方发达的水运。3,封建王朝的外商优待政策,招徕商贩。
今天我们在享受如此便捷的进口贸易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从古至今的对外进口贸易是如何形成的?这次旅行怎么样?进口政策是如何演变的?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如何形成的?巴德:据史书记载,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海关和税收的概念和相应的行政机构建立起来。原型“路观”习俗的形成。
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1、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商品市场和商品交换的扩大,以及国家的形成,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在社会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才获得广泛的发展,才真正具有世界性,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才占有重要地位。
2、发展历史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设置的历史比较长。建国初期,我国部分高校就设置了国际贸易类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从事外贸工作的人才。然而,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工作长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外贸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往往只是国家对外创汇的手段,因此,相应地外贸高级人才的培养规模也比较小。
3、美国在1992年***用汇率手段提升了自己的贸易竞争力,在1998年继续***用金融手段控制了东南亚的经济命脉,在2008年再次***用一系列金融手段将美国次按危机转化为欧洲经济危机。
关于中国国际贸易历史,以及中国国际贸易历史简介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