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为大家讲解海南物种起源管理咨询,以及海南的生物资源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简略信息一览:
海南有哪些濒危或珍稀物种和保护措施?详细的,谢谢!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Hook.) Tryon),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Pteidophyta)桫椤科(Cyatheaceae)。桫椤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海南的稀有物种有:蕉木 蕉木,又叫山蕉、海南山指甲、钱木、钱氏木等,为番荔枝科、蕉木属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物种,仅仅分布在我国海南和广西。名字来历源自果实,因其果形似香蕉,故名蕉木。蜂虎 栗喉蜂虎和蓝喉蜂虎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国家“三有”动物名录。
如:终生生活在树上的海南长臂猿、灵巧美丽的海南坡鹿;动静适宜的鹦哥岭树蛙;体型娇小、羽毛漂亮的海南柳莺;还有极具科研价值的海南蛇蜥,它四肢退化,通身细长,体表被光滑的角质鳞片这些都是大自然馈赠给海南岛热带雨林的精灵。
在世界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物种中,海南长臂猿排榜首。保护长臂猿比保护大熊猫还要迫切。 海南全岛只有19只长臂猿。栖息地仅限霸王岭保护区。 上个世纪50年代,海南岛上分属12个县面积为866000公顷的森林中,估计有约2000只海南长臂猿。目前海南长臂猿是19只。
花鳗鲡、海南异鱲、保亭近腹吸鳅、海南长臀鮠、南方波鱼、瑶山鲤、疏斑小鲃、光倒刺鲃、厚唇光唇鱼、海南墨头鱼等珍稀物种。拓展:花鳗鲡(学名:Anguilla marmorata,英文名:Marbled eel)属鳗鲡目鳗鲡科。
世界级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又添了一只小猴子,种群数量恢复至5群36只,实在是可喜可贺。这种长臂猿生活在海南自然保护区的热带雨林中,比较喜欢吃水果、嫩枝叶,偶尔也会吃一些荤食,比如说鸟蛋或者昆虫。如果捕捉到了小型的猎物,长臂猿也是会吃的。
海南石猴有真的卖家么
美猴王:出生时后率领群猴安家水帘洞,群猴拜他为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西游记第一回)孙悟空:菩提祖师起名,原文如下:“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
山上还有形似“济公脚印”、“八卦扇”、“龟伏金畦”、“鲤跃龙门”、“百变猴王”、“乌猴云影”、“石猴观天”、“天外来宾”、“案台”、“座椅”等石头、石像,所有石头石像都是自然形成,是一处很有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
山上还有形似“济公脚印”、“八卦扇”、“龟伏金畦”、“鲤跃龙门”、“百变猴王”、“乌猴云影”、“石猴观天”、“天外来宾”、“案台”、“座椅”等石头、石像,所有石头石像都是自然形成。
海南有哪些稀有物种
主要生活在热带浅海中,以二药藻、喜盐草等水生植物为主食。其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物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儒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南部沿海。文昌鱼 文昌鱼是文昌鱼属(Branchiostoma)动物的总称, 又称蛞蝓鱼。脊索动物,文昌鱼纲,文昌鱼目,文昌鱼科。长约50 mm。
多个单一自然保护区的整合,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廊道的建设,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濒危物种的拯救,区域生态平衡的维护。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有利于正确把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促进地方扶贫,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道路。
我国部分珍稀植物 (1)银杉:常绿乔木,高达20米。枝平列,小枝有毛。叶两型,长枝上的叶放射状散生,长4厘米~5厘米;短枝上的叶轮生,长2.5厘米,线形,下面有白色气孔带。球果。产于广西、四川、湖南、贵州等地。1956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约为7万公顷,主要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贵动植物。高等植物有1800多种,鸟类有400多种,蛇类有56种,昆虫20000多种,被称为“物种基因库”、“鸟类天堂”、“蛇类王国”、“昆虫世界”。
海南的稀有物种有哪些呢
该保护区面积为2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等珍稀动物。这里是亚热带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高山阻挡了太平洋东来的气流及西风环流,形成终年温凉湿润的亚热带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带谱。
扬子鳄:又称鼍tuó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以鱼、蛙、小鸟为食。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砗磲属于双壳类动物砗磲,是软体动物的一种。它得名于它的两个壳。它有一个退化的头,斧状的脚,和一对皮瓣状的鳃在它的身体两侧。砗磲主要生活在热带珊瑚礁环境中。在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和南海均有分布。三鳃鳗的摄食是三鳃鳗摄食中的一种有趣现象,分为被动摄食和主动摄食。
购下后送有关部门签定,目前饲养在滕头村水馆内。大鲵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年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当今少有的亚热带完整生态系统,面积为1万公顷,主要保护黔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黔金丝猴与大熊描一样都是第四纪的伴生动物,是名符其实的“活化石”,目前仅在梵净山林区有100到500只,对研究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有很高价值。
这类超大砗磲基本上没有克星,因为其机壳较为厚,并且一般生活在水下7米长的近海中,即便有很大生物也咬不碎它的壳。
海南首次发现蜻蜒新物种,你能分辨出来吗?
看完图片后,就知道这是海南蜻蜓新发现的物种红腹异蜻。在海南对蜻蜓的很多年的调查研究中,没有发现红腹蜻蜓的踪迹,这还是第一次。张浩淼说道,研究人员以前在云南以及香港遇到过红腹异蜻。思考到物种的自然扩散过程,红腹异蜻的发现可能是气候变化或自然迁徙的结果。
张浩淼在查看图片后确认,这是海南新发现的蜻蜓物种——红腹异蜻。在海南多年的蜻蜓调查研究史上,红腹蜻蜓一直是缺席的,此次发现具有开创性意义。 张浩淼补充道,研究人员在云南和香港有过红腹异蜻的遇见。考虑到物种的自然扩散过程,这一发现可能是气候变化或自然迁徙的结果。
在之前一段时间,在海南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两栖及爬行类动物监测项目时,碰巧发现了红腹异蜻,这是在海南首次发现蜻蜓。
红腹异蜻,昆虫纲蜻蜓目,原名短腹异蜻,翅膀长、小腹短且呈红色的蜻蜓。红腹异蜻体长27-29mm,腹长16-19mm,后翅24-25mm。雄性复眼黑褐色,面部蓝黑色,额具金属光泽;胸部背面黑色,侧面黄褐色,足黑色,后足腿节末端具1个甚小的红色斑,后翅基方具红褐色斑;腹部鲜红色,短而粗壮。
泰国。红腹异蜻体长27-29mm,腹长16-19mm,后翅24-25mm。雄性复眼黑褐色,面部蓝黑色,额具金属光泽;胸部背面黑色,侧面黄褐色,足黑色,后足腿节末端具1个甚小的红色斑,后翅基方具红褐色斑;腹部鲜红色,短而粗壮。雌性主要黄褐色;后足腿节末端具1个甚小的***斑;腹部***具黑色条纹。
新华社记者从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日前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两栖及爬行类动物监测项目时,发现了红腹异蜻。这是海南省首次发现蜻蜓新物种。该研究所团队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永庄水库进行监测时,团队成员袁浪兴发现了一只翅膀长、小腹短且呈红色的蜻蜓。
关于海南物种起源管理咨询,以及海南的生物资源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